103/5/7 心靈流轉:黃帝內經 "第五篇 陰陽應象大論篇 "

回覆文章
頭像
長髮魔女
文章: 2891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1日, 16:27

103/5/7 心靈流轉:黃帝內經 "第五篇 陰陽應象大論篇 "

文章 長髮魔女 » 2014年 4月 26日, 02:31

同學們:

黃帝內經 "第五篇 陰陽應象大論篇" 主題分享探討交流

於5月7日(星期三) 晚上21:00準時上課

請同學以心得分享或經驗交流……等自由形式

與大家一起分享探討、一起交流學習


同學們請準時LINE喔!! 謝謝^^
佛說因果偈云 , 富貴皆由命 , 前世各修因 , 有人受持者 , 世世福祿深

若問前世事 , 今生受者是 , 若問後世事 , 今生做者是

頭像
長髮魔女
文章: 2891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1日, 16:27

Re: 103/5/7 心靈流轉:黃帝內經 "第五篇 陰陽應象大論篇 "

文章 長髮魔女 » 2014年 4月 26日, 02:34

黃帝內經》是現存最早中醫理論著作,對後世中醫學理論的奠定有深遠的影響。相傳是黃帝與岐伯、雷公、伯高、俞跗、少師、鬼臾區、少俞等多位大臣討論醫學的記述,但傳統上多認為此書成書於戰國時期,但也有學者認為成書應在西漢中。

《黃帝內經》包括《素問》81篇和《靈樞》81篇,各9卷。它分別從陰陽五行、天人相應、五運六氣、臟腑經絡、病機、診法、治則、針灸等方面,結合當時哲學和自然科學的成就,作出了比較系統的理論概括和認識。迄今在診治學上仍具有指導意義。

黃帝內經整理先人積累的豐富的醫療經驗,升華為理性認識,形成系統的醫學理論,並且進一步駕御醫療實踐,建立了中醫學臨床規範,成為中國傳統科學中探討生命規律及其醫學應用的系統學問。

第五篇 陰陽應象大論篇

黃帝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於本。

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燥,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

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月真)脹。此陰陽反作,病之逆從也。

故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雨出地氣,雲出天氣。

故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

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

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

味傷形,氣傷精;精化為氣,氣傷於味。

陰味出下竅;陽氣出上竅。

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陰。

味厚則泄,薄則通。氣薄則發泄,厚則發熱。

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

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重寒則熱,重熱則寒。

寒傷形,熱傷氣。氣傷痛,形傷腫。故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也,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也。

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干,寒勝則浮,濕勝則濡瀉。

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

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氣上行,滿脈去形。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故重陰必陽,重陽必陰。

故曰:冬傷於寒,春必溫病;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秋傷於濕,冬生咳嗽。

帝曰:余聞上古聖人,論理人形,列別臟腑,端絡經脈,會通六合,各從其經,氣穴所發,各有處名,溪谷屬骨,皆有所起。分部逆從,各有條理。四時陰陽,盡有經紀。外內之應,皆有表裡,其信然乎。

岐伯對曰: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臟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臟為心,在色為赤,在音為征,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竅為舌,在味為苦,在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咸勝苦。

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臟為脾,在色為黃,在音為宮,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噦,在竅為口,在味為甘,在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肉,酸勝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在腎,肺主鼻。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臟為肺,在色為白,在音為商,在聲為哭,在變動為咳,在竅為鼻,在味為辛,在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腎主耳。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臟為腎,在色為黑,在音為羽,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栗,在竅為耳,在味為咸,在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咸傷血,甘勝咸。

故曰: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陰陽者,血氣之男女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陰陽者,萬物之能始也。

故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帝曰:法陰陽奈何?

岐伯曰:陽盛則身熱,腠理閉,喘麤為之俛抑,汗不出而熱,齒干,以煩冤腹滿死,能冬不能夏。

陰勝則身寒,汗出身長清,數栗而寒,寒則厥,厥則腹滿死,能夏不能冬。此陰陽更勝之變,病之形能也。

帝曰:調此二者,奈何?

岐伯曰: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

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明矣。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

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故同出而名異耳。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愚者不足,智者有餘,有餘而耳目聰明,身體強健,老者複壯,壯者益治。

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憺之能,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陰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滿東南,故東南方陽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強也。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東方陽也,陽者其精並於上,並於上則上明而下虛,故使耳目聰明而手足不便。西方陰也,陰者其精並於下,並於下則下盛而上虛,故其耳目不聰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於邪,其在上則右甚,在下則左甚,此天地陰陽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紀,地有五理,故能為萬物之父母。

清陽上天,濁陰歸地,是故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綱紀,故能以生長收藏,終而復始。

惟賢人上配天以養頭,下象地以養足,中傍人事以養五臟。

天地通於肺,地氣通於嗌,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谷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

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

以天地為之陰陽,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暴氣象雷,逆氣象陽。

故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

故邪風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

故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水谷之寒熱感,則害於六腑;地之濕氣感,則害皮肉筋脈。

故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觀過與不及之理,見微得過,用之不殆。

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部分;視喘息,聽音聲,而知所苦;觀權衡規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觀浮沉滑澀,而知病所生。以治無過,以診則不失矣。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

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滿者,瀉之於內。

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其栗悍者,按而收之,其實者,散而瀉之。

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定其血氣,各守其鄉。血實宜決之,氣虛宜掣引之。
佛說因果偈云 , 富貴皆由命 , 前世各修因 , 有人受持者 , 世世福祿深

若問前世事 , 今生受者是 , 若問後世事 , 今生做者是

頭像
長髮魔女
文章: 2891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1日, 16:27

Re: 103/5/7 心靈流轉:黃帝內經 "第五篇 陰陽應象大論篇 "

文章 長髮魔女 » 2014年 4月 26日, 03:07

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參考白話譯文

黃帝說:陰陽是宇宙之中的規律,是一切事物的本源,是萬物發展變化的起源,是生長、毀滅的根本。對於人體來說,它是精神活動的根基。治理必須以陰陽為根本去進行考查。從陰陽變化來說,陽氣積聚而上升,就成為天;陰氣凝聚而下降,就成為地。陰的性質為靜,陽則為動;陽主萌動,陰主成長,陽主殺伐,陰主收藏。陽主萬物的氣化,陰主萬物的形體。寒極會生熱,熱極會生寒。寒氣能產生濁陰,熱氣能產生清陽。清陽之氣下陷,如不能上升,就會發生泄的病。濁陰在上壅,如不得下降,就會發生脹滿之病。這就是違背了陰陽運行規律,導致疾病的道理。

清陽之氣變為天,濁陰之氣變為地。地氣上升成為雲,天氣下降變成雨;雨源出於地氣,雲出自於天氣。人體的變化也是這樣,清陽出於上竅,濁陰出於下竅。清陽從腠理發泄,濁陰內注於五臟。清陽使四肢得以充實,內走於六腑。

水主陰,火主陽。陽是無形的氣,而陰則是有形的味。飲食五味滋養了形體,而形體的生長發育又依賴於氣化活動。臟腑功能由精產生。精是依賴於真氣而產生的,形體是依賴於五味而成的。生化的一切基於精,生精之氣得之於形。味能傷害形體,氣又能摧殘精,精轉化為氣,氣又傷於味。

屬陰的五味從下竅排出,屬陽的真氣從上竅發泄。五味之中,味厚的屬於純陰,味薄的屬於陰中之陽;陽氣之中,氣厚屬於純陽,氣薄屬於陽中之陰。作為五味來說,味厚會使人泄瀉,味薄能使腸胃通利。作為陽氣,氣薄能滲泄邪氣,氣厚會助陽發熱。亢陽促使元氣衰弱,而微陽能使元氣旺盛。亢陽侵蝕元氣,元氣賴於微陽的煦養;亢陽耗散元氣,微陽卻使元氣增強。氣味之中,辛甘而有發散作用的屬於陽;酸苦而有涌泄作用的,屬於陰。

陰陽在人體內,是相對平衡的。如果陰氣偏勝了,陽氣必然受損害。同樣,陽氣偏勝了,陰氣也必定受損害。陽氣偏勝就產生熱,陰氣偏勝就產生寒。寒到極點,又會出現熱象;熱到極點,又會出現寒象。寒邪能操作人形體,熱邪能操作人氣分。氣分受傷,就會因氣脈阻滯使人感覺疼痛;形體受傷,就會因為肌肉壅滯而腫脹起來。所以凡是先痛後腫的,是因為氣病而傷及形體;若是先腫後痛,是因為形傷而累及氣分。風邪太過,形體就會動搖、顫抖,手足痙攣;邪熱太過,肌肉就會生髮紅腫;燥氣太過,津液就枯涸;濕氣太過,就會生髮泄瀉。

天有春夏秋冬四時,對應五行而形成春、夏、長夏、秋、冬五時的變通,以利生長收藏以產生寒暑燥濕風的五候變化。人有五臟,五臟化生出五氣,發為喜怒悲憂恐這些不同的情志,過喜過怒,都會傷氣。寒暑外侵,則會損傷形體。大怒會傷陰氣,大喜會傷陽氣。更可怕的是逆氣上沖,血脈阻塞,形色突變。喜怒如不節制,寒暑如不依例,就有傷害生命的危險。因此,陰氣過盛就要走向它的反面,同樣陽氣過盛也要走向它的反面。所以說冬季感受的寒氣太多了,到了春季就容易發生熱性病;春季感受的風氣太多了,到了夏季就容易發生飧泄的病;夏季受的暑氣太多了,到了秋季就容易發生瘧疾;秋季感受的濕氣太多了,到了冬季就容易發生咳嗽。

黃帝問:我聽說古代聖人,講到人體形態,辨別臟腑的陰陽,審察經脈的聯繫,使得會通六合,各按其經絡循行起止;氣穴所發的部位,各有它的名稱;肌肉及骨骼相連結的部位,都有它們的起點;皮部浮絡的陰陽、順逆,各有條理;四時陰陽的變化,都有它一定的規律;外在環境與人體內部的對應關係,也都有表有里。是否真的是這樣呢?

岐伯答:東方生風,風能滋養木氣,木氣能生酸味,酸味能養肝,肝血能夠養筋,而筋又能養心。肝氣上通於目。它的變化在天是五氣里的風,在地是為五行里的木,在人體中則為筋,在五臟中則為肝,在五色中則為蒼,在五音中則為角,在五聲中則為呼,在人體的變動中則為握,在七竅中則為目,在五味中則為酸,在情志中則為怒。怒傷肝,但悲傷能夠抑制怒;風氣傷筋,但燥能夠抑制風;過食酸味能夠傷筋,但辛味能夠抑制酸味。

南方生熱,熱能生火,火氣生苦味,苦味養心,心生血,血養脾,心氣與舌相關聯。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體為血脈,在五臟為心,在五色為赤,在五音為徵,在五聲為笑,在人體情志變動為憂,在七竅為舌,在五味為苦,在情志的變動上為喜。過喜傷心氣,但恐能抑制喜;熱傷氣,但寒水能抑制熱;苦味傷氣,但鹹味能抑制苦味。

中央生濕,濕使土氣生長,土生甘,甘養脾氣,脾滋養肌肉,肌肉強壯使肺氣充實,脾氣與口相關聯。它的變化在天為五氣里的濕,在地為五行里的土,在人體為肌肉,在五臟為脾,在五色為黃,在五音為宮,在五聲為歌,在人體的變動為乾嘔,在七竅為口,在五味為甘,在情志變動上為思。思慮傷脾,但怒氣能抑制思慮;濕氣傷肌肉,但風氣能抑制濕氣;過食甘味傷肌肉,但酸味能抑制甘味。

西方生燥,燥使金氣旺盛,金生辛味,辛養肺,肺氣滋養皮毛,皮毛潤澤又滋生腎水,肺氣與鼻相關聯。它的變化在天為五氣里的燥,在地為五行里的金,在人體為皮毛,在五臟為肺,在五色為白,在五音為商,在五聲為哭,在人體的變動為咳,在七竅為鼻,在五味為辛,在情志變動上為憂。憂傷肺,但喜能抑制憂;熱傷皮毛,但寒能抑制熱;辛味傷皮毛,但苦味能抑制辛味。

北方生寒,寒生水氣,水氣能生鹹味,鹹味能養腎氣,腎氣能長骨髓,骨髓又能養肝,腎氣與耳相關聯。它的變化在天為五氣的寒,在地為五行中的水,在人體為骨髓,在五臟為腎,在五色為黑,在五音為羽,在五聲為呻吟,在人體的變動上為戰慄,在七竅中為耳,在五味中為咸,在情志變動上為恐。恐傷腎,但思能抑制恐;寒傷血,但燥能抑制寒;咸傷血,但甘味能抑制鹹味。

因此說,天地使萬物有上下之分,陰陽使血氣有男女之別。左右是陰陽循行的道路,而水火則是陰陽的表現。陰陽變化,是一切事物生成的原始。所以說,陰在內,有陽作為它的衛外;陽在外,有陰作為它的輔佐。

黃帝說:人該怎樣取法於陰陽呢?

岐伯答:陽氣太過,身體就會發熱,腠理緊閉,喘息急迫,俯仰反側汗不出,熱不散,牙齒乾燥,心裡煩悶,若再有腹部脹滿的感覺,就是死症。經得起冬天,而經不起夏天。陰氣太過,身體就會惡寒,出汗,身上時常覺冷,屢屢寒戰,夾雜作冷,最後就會出現手足厥冷的現象,再感腹部脹滿,就是死症。經得起夏天,而經不起冬天。這就是陰陽偏勝,失去平衡,所引起的疾病症狀的機轉啊!

黃帝問:那麼,怎樣才能使陰陽得以調和呢?

岐伯答:能夠知曉七損八益的道理,就可以做到陰陽調和。不能借用七損八益,就會早早衰弱。就一般人來說,年到四十,陰氣已經減了一半,起居動作,就顯得衰退了;到了五十歲,就身體笨重、耳不聰、目不明了;到了六十歲,陰痿,氣大衰,九竅功能減退,陰虛於下,陽浮於上,流鼻涕,淌眼淚都出現了。所以說,懂的人,就強健;不懂的人,就衰老。同樣都活在世上,結果卻不相同。聰明的人洞察一般規律;愚蠢的人,卻看到的僅是個別。愚蠢的人,常感到體力不足;聰明的人,卻感到精力有餘。精力有餘,就會耳聰目明,身輕體壯。即使身體本已衰老,也可以煥發青春;本來就強壯的人,就更強壯了。所以聖人為無為之事,以恬靜為快樂,在清虛的環境尋求最大的幸福,因此,他的壽命就無窮盡,與天地同壽。這就是聖人的養生方法啊!

天氣在西北方是不充分的,所以西北方屬陰,而人右邊的耳目也就不如左邊的耳聰目明。地氣在東南方是不充盈的,所以東南方屬陽,而人左邊的手足也就不如右邊的靈活。

黃帝問道:這是什麼道理?岐伯回答說:東方屬陽,陽氣是精華聚合在上部,上部旺盛了,下部就必然虛弱。就會出現耳聰目明,手足卻有不便利的情況。西方屬陰,陰氣是精華聚合在下部,下部旺盛了,上部就必然虛弱。就會出現耳不聰目不明,而手足卻靈活有力。所以同樣是感受了外邪,如果在上部,那麼身體右側就較重,如果在下部,那麼身體左側就較重。這就是天地陰陽之氣不能不有所偏勝,而在人身也有陰陽左右的不足,身體哪裡虛弱了,邪氣就會乘虛停滯在哪裡。

所以天有精氣,地有形質;天有八節的,地有五方的。因此,能成為萬物生長的根本。陽氣輕清而升於天,陰氣重濁而降於地,所以天地的運動和靜止,是由神妙的變化來把握的,因而能使萬物的生、長、收、藏,循環往複,永無休止。只有那些賢明之人,對上,順應天氣來養護頭顱;對下,順應地氣來養護雙腳;居中,則依傍人事,來養護五臟。天之氣與肺相通,地之氣與咽相通,風之氣與肝相應,雷之氣作用於心,五穀之氣感應於脾,雨水之氣滋潤於腎。六經好像大河,腸胃好像大海,九竅好像河流。以天地的陰陽來比喻人身的陰陽,那麼人的汗,就好像天地間的雨;人之氣,就好像天地間的風;人的暴怒之氣,就好像雷霆;人的逆氣,就好像久晴不雨。所以養生如不符合天地之理,那就要發生疾病了。

所以邪風的到來,有如暴風驟雨。善治病的醫生,在病邪剛侵入皮毛時,就給以治療;醫術較差的,在病邪侵入到肌膚時才治療;更差的,在病邪侵入到筋脈時才治療;再差的,在病邪侵入到六腑時才治療;最差的,在病邪侵入到五臟時才治療。假使病邪已經侵入到五臟,那麼治癒的希望與死亡的可能性同樣大。人們如果感受了天的邪氣,就會使五臟受到傷害;假使感受了飲食的或寒或熱,就會使六腑受到傷害;假使感受了地的濕氣,就會使皮肉筋脈受到傷害。

所以善於運用針法的人,觀察經脈虛實,有時要從陰引陽,有時要從陽引陰;取右邊以治左邊的病,取左邊以治右邊的病;用自己的正常狀態來比較病人的異常狀態,從在表的症状去了解在里的病變,這是為了觀察病的太過和不及的原因,如果真看清了哪些病是輕微,哪些病是嚴重,再給人治療疾病,就不會失敗了。

善於治病的醫生,看病人的色澤,按病人的脈搏,首先要辨明病屬陰還是屬陽。審察浮絡的五色清濁,從而知道何經發病;看病人喘息的情況,並聽其聲音,從而知道病人的痛苦所在;看四時不同的脈象,因而知道疾病生於哪一臟腑;診察尺膚的滑澀和寸口脈的浮沉,從而知道疾病所在的部位。這樣,在治療上,就可以沒有過失。但追本求源,還是由於在診斷上沒有錯誤。

所以說:病在初起的時候,用刺法就可治癒,若在邪氣盛時,就需要等邪氣稍退再去治療。病輕的時候,要加以宣洩;病重的時候,要加以攻瀉;在它將愈的時候,則要鞏固之,防其複發;形體羸弱的,應設法溫暖其氣;精氣不足的,應補以其有形的味。如病在膈上,可用吐法;病在下焦,可用疏導之法;病胸腹脹滿的,可用瀉下之法;如冒風邪的,可用辛涼發汗法;如邪在皮毛的,可用辛溫發汗法;病情發展太重的,可用抑收法;病實證,可用散法或瀉法。觀察病的陰陽,來決定用劑的柔剛,病在陽的,也可治其陰;病在陰的,也可治其陽。辨明氣分和血分,血實的就用瀉血法,氣虛的就用升補法。
佛說因果偈云 , 富貴皆由命 , 前世各修因 , 有人受持者 , 世世福祿深

若問前世事 , 今生受者是 , 若問後世事 , 今生做者是

頭像
長髮魔女
文章: 2891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1日, 16:27

Re: 103/5/7 心靈流轉:黃帝內經 "第五篇 陰陽應象大論篇 "

文章 長髮魔女 » 2014年 4月 26日, 03:26

補充
五季 五方 五行 五臟 五腑
春 東 木 肝 膽
夏 南 火 心 小腸
季夏 中 土 脾 胃
秋 西 金 肺 大腸
冬 北 水 腎 膀胱

五味 五色 五音 五官 五志
酸 青 角 目 怒
苦 赤 徵 舌 喜
甘 黃 宮 口 思
辛 白 商 鼻 憂(愁)
鹹 黑 羽 耳 恐

五液 五化 五禽
淚 生 熊
汗 長 鳥
涎 化 猿
涕 收 虎
唾(痰) 藏 鹿
佛說因果偈云 , 富貴皆由命 , 前世各修因 , 有人受持者 , 世世福祿深

若問前世事 , 今生受者是 , 若問後世事 , 今生做者是

頭像
長髮魔女
文章: 2891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1日, 16:27

Re: 103/5/7 心靈流轉:黃帝內經 "第五篇 陰陽應象大論篇 "

文章 長髮魔女 » 2014年 4月 26日, 03:37

討論:

本次除了本文外有增添譯文部分 讓同學可以學習更簡單此篇中(有顏色部分討論)

1.(粉色)春夏秋冬為何而生病的原因???

2.(綠色)40.50.60歲會有什麼狀況??如何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

3.(藍色)天地通於肺,地氣通於嗌,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谷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
肺 ,肝,心,脾,腎與腸胃之間關係為何??



5月7日(三) 晚間21:00 一同分享"第五篇 陰陽應象大論篇"啟示
佛說因果偈云 , 富貴皆由命 , 前世各修因 , 有人受持者 , 世世福祿深

若問前世事 , 今生受者是 , 若問後世事 , 今生做者是

頭像
長髮魔女
文章: 2891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1日, 16:27

Re: 103/5/7 心靈流轉:黃帝內經 "第五篇 陰陽應象大論篇 "

文章 長髮魔女 » 2014年 5月 7日, 14:03

幫大家一先檢視過的黃帝內經中
看到很多古時候的人的智慧
在學習經絡的過程
看到的又是人體的另外一部份
人體有分大太極跟小太極
如果你懂得這兩個太極構造與脈絡
你要處理病人的問題輕而易舉
往往這些學問必須靠經驗的累積

累積出來的東西都是自己的
如果你有福報遇到一個可以讓自己成長的病患
或許應該說每一個病患都必須被我們感恩
今天人體所發生的所有病都會有根源
而萬惡的根源現在的文明病都來自於情緒

這裡所說的春夏秋冬的病
是每一個季節所會發生的天氣變化所造成的病
而因為我門的五臟運行會受到很大的侵害
所以每個季節都必須好好顧好該照顧的內臟

然而四十歲開始老化了
五十歲身體有點問題
六十歲功能開始漸漸不聽使喚
更重要的是不是從四十開始保養自己身體
而是現在開始保養自己身體

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相生和相剋的運算關係

金 → 肺 木 → 肝 水 → 腎 火 → 心 土 → 脾
佛說因果偈云 , 富貴皆由命 , 前世各修因 , 有人受持者 , 世世福祿深

若問前世事 , 今生受者是 , 若問後世事 , 今生做者是

頭像
長髮魔女
文章: 2891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1日, 16:27

Re: 103/5/7 心靈流轉:黃帝內經 "第五篇 陰陽應象大論篇 "

文章 長髮魔女 » 2014年 5月 7日, 14:27

第二階段

蒼海一點 我們之於宇宙很小
但我們之於自己又很大
自己常常變大變小
我們也常常面對與逃避自己
就像歌詞所說的
我們應該要跟自己或是眾生說對不起

我第一次聽著歌配上我碩士班的同學
一個馬來西亞的同學
口中都會一直說
我常常跟我自己說對不起
我好像忘記我也常常對不起自己
對不起長髮 對不起自己的身體
所以我就學會了跟自己說對不起

對不起的反面就是感謝
我們也應該常常感謝萬物
更感謝自己與眾生

當然我要跟我的阿母說
對不起 謝謝您
佛說因果偈云 , 富貴皆由命 , 前世各修因 , 有人受持者 , 世世福祿深

若問前世事 , 今生受者是 , 若問後世事 , 今生做者是

玉玲
文章: 1340
註冊時間: 2007年 11月 14日, 04:03

Re: 103/5/7 心靈流轉:黃帝內經 "第五篇 陰陽應象大論篇 "

文章 玉玲 » 2014年 5月 7日, 14:30

我最近實行飯水分離法…實行一個月了感覺還不錯…
現代人飲食上的兩大問題:一是酸毒,一是寒毒。
酸毒,是過食魚肉蛋,造成血液酸性。
寒毒,則是吃冰、冰冷食品、過食生菜、冷氣造成身體寒氣

在實踐飯水分離(用餐時不配湯湯水水)一段時間後,它的說法及自己的實踐
◎從早晨起床以後,先不喝水,早、午兩餐間可以補充水果,這樣可以維護身體的陽氣。
一直到午休過後,約莫中午兩點以後到晚上,如果口渴才開始喝水,但也不要牛飲。

◎陽氣韻產生的時間是午夜十二點起,到第2天的正午十二點。
陰氣韻是從正午十二點到午夜十二點。
在陽氣韻產生的時間不攝取任何水份,體內產生的熱氣就可以將體內的廢物清除乾淨。
所以陰陽飲食法主張白天少喝水和淋浴,晚上晚餐後兩小時再飲水。

◎調整為餐後兩小時喝水、或早晚兩次進食,可能會想睡午覺,
尤其在兩三個月的時候特別想睡,這時後要睡眠充足。
疲倦現象是為了使疲勞的的細胞得以恢復所產生的。

目前持續中……好像有符合

頭像
芳芳
文章: 4679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6日, 09:37

Re: 103/5/7 心靈流轉:黃帝內經 "第五篇 陰陽應象大論篇 "

文章 芳芳 » 2014年 5月 7日, 14:51

part 1

1.(粉色)春夏秋冬為何而生病的原因???
春季容易發生熱性病是因為冬季感受的寒氣太多了;
夏季容易發生飧泄的病是因為春季感受的風氣太多了;
秋季容易發生瘧疾是因為夏季受的暑氣太多了;
冬季容易發生咳嗽是因為秋季感受的濕氣太多了。

2.(綠色)40.50.60歲會有什麼狀況??如何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
就一般人來說,年到四十,陰氣已經減了一半,起居動作,就顯得衰退了;
到了五十歲,就身體笨重、耳不聰、目不明了;
到了六十歲,陰痿,氣大衰,九竅功能減退,
陰虛於下,陽浮於上,流鼻涕,淌眼淚都出現了。
所以說,懂的人,就強健;不懂的人,就衰老。
同樣都活在世上,結果卻不相同。
聰明的人洞察一般規律;愚蠢的人,卻看到的僅是個別。
愚蠢的人,常感到體力不足;聰明的人,卻感到精力有餘。
精力有餘,就會耳聰目明,身輕體壯。
即使身體本已衰老,也可以煥發青春;本來就強壯的人,就更強壯了。
所以聖人為無為之事,以恬靜為快樂,在清虛的環境尋求最大的幸福,
因此,他的壽命就無窮盡,與天地同壽。這就是聖人的養生方法啊!

3.(藍色)天地通於肺,地氣通於嗌,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谷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
肺 ,肝,心,脾,腎與腸胃之間關係為何??
天之氣與肺相通,地之氣與咽相通,
風之氣與肝相應,
雷之氣作用於心,
五穀之氣感應於脾,
雨水之氣滋潤於腎。
六經好像大河,腸胃好像大海,九竅好像河流。

個人覺得,肺肝心脾腎的關係就像是氣象(天氣),環環相扣;息息相關
肺咽主呼吸道影響著肝的氣,而肝的氣則影響到心
例如:大喜或大悲或暴怒讓氣產生變化而影響的心
而所有氣的循環則影響著脾
最後不論哪個環節(肺或肝或心或脾的問題)都會匯流到腸胃
所以腸胃是最容易收影響也是最好分辨身體好壞的一個器官

以天地的陰陽來比喻人身的陰陽,那麼人的汗,就好像天地間的雨;人之氣,就好像天地間的風;人的暴怒之氣,就好像雷霆;人的逆氣,就好像久晴不雨。所以養生如不符合天地之理,那就要發生疾病了。

========================================================================================
part 2

渺小
集合文學和哲學味道的一首歌
這就像是少陰和少陽
那種強烈的對比
我個人覺得
人在這個世界上
就是在苦痛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意義
在荒亂的世代中找到真理
在黑暗的天空中看到星星
在苦痛的生活裡看到自己
不凸顯
就不容易看見
看不見就無法覺知
覺知不了究竟不了
你說要感謝還是要對不起?!
都要吧!!
就像我對阿姨的情感
還有與無形間的互動
對於生命中的一切一切~~~
「Do what thou wilt shall be the whole of the Law. Love is the Law, Love Under Will.」"
「你的意志愛做什麼就做什麼。愛就是律法​​,愛在意志下。」

頭像
訢翎
文章: 1118
註冊時間: 2009年 6月 22日, 06:07

Re: 103/5/7 心靈流轉:黃帝內經 "第五篇 陰陽應象大論篇 "

文章 訢翎 » 2014年 5月 7日, 14:58

黃帝內經 "第五篇 陰陽應象大論篇" :
陰氣偏勝了,陽氣必然受損害;
陽氣偏勝了,陰氣也必定受損害。
於冬多取寒涼以快其志者,於春風入內行臟腑腸胃之中,
夏因出汗風氣內發,秋多雨濕傷肺逆氣。
四季寒熱暑濕氣過及,人體內陰陽失平衡,則易生病。

人體從40、50歲起,應著自然規律,身體漸漸出現老化症狀,
以致出現氣衰、筋弛、九竅功能漸行減退。
此需順從地氣時節,知察異於同,
反物觀道、任物之動,慾無欲之欲、志無求之志,去除損益、陰陽氣和,
更增理身之道。

五臟,天氣通肺、風氣通於肝、雷氣通心、谷氣通脾、雨氣通腎,腸胃為三陰陽所歸,
五臟氣,心、肺、肝、脾、腎五志,
陰陽之中複有陰陽,濁陰,走於五臟,即清為濁也。


渺小:
「我該說感謝 還是對不起」

有篇註解下得很省思
正發生在我們自身或圍繞在生活中的各種關係及情感。
提醒我們被普世價值餵養長大的靈魂,或許已經長滿繭。
是否早已沒有能力探索如何愛與被愛,
也沒有辦法分辨自己是為了他人認為的必要或是自己本質的需要
而忙得像一顆無意識不停轉動的陀螺。

原來最大的懷疑總有最渺小的自己
原來我們所見所聞的起因都是因自己而起。

頭像
三乾子
文章: 1622
註冊時間: 2007年 9月 28日, 17:55

Re: 103/5/7 心靈流轉:黃帝內經 "第五篇 陰陽應象大論篇 "

文章 三乾子 » 2014年 5月 7日, 14:58

第一段
陰陽存於大地,在於人體,與天地的運行生滅息息相關,與人體之氣血臟腑更是互為表裡,
天氣潮汐的變化,影響環境/磁場/氣流/溫度,關係著地貌、流水。而人體的思緒心情,也
同樣牽引著體內精、氣、神的盛衰、盈虧,關係著臟器、血肉的滋養,現代人精神壓力,生活
習慣的變化,如同地球暖化對天氣的改變甚巨,所以好的生活習慣養成,樂觀思想的維持,
在幾千年來老祖宗流傳的智慧,一直在生活中顯化應證,讓我們不得不正視,不得不在意,
或許我們沒有醫生的本事,但是不能沒有愛惜自己的觀念….


第二段
謙卑的心,縮小自己…
天地、環境與萬物都將會是感恩的對待…
靈魂啊!!別譴責我偶而才保有你這----讓我感到深深懺悔!!
盡心做了...不管結果如何...
不執著是否如意...順緣是福...

回覆文章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8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