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2 心靈流轉:黃帝內經 "第七篇 陰陽別論篇 "

回覆文章
頭像
長髮魔女
文章: 2891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1日, 16:27

103/7/2 心靈流轉:黃帝內經 "第七篇 陰陽別論篇 "

文章 長髮魔女 » 2014年 6月 28日, 06:18

同學們:

黃帝內經 "第七篇 陰陽別論篇" 主題分享探討交流

於7 月2 日(星期三) 晚上21:00準時上課

請同學以心得分享或經驗交流……等自由形式

與大家一起分享探討、一起交流學習


同學們請準時LINE喔!! 謝謝^^
佛說因果偈云 , 富貴皆由命 , 前世各修因 , 有人受持者 , 世世福祿深

若問前世事 , 今生受者是 , 若問後世事 , 今生做者是

頭像
長髮魔女
文章: 2891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1日, 16:27

Re: 103/7/2 心靈流轉:黃帝內經 "第七篇 陰陽別論篇 "

文章 長髮魔女 » 2014年 6月 28日, 06:30

《黃帝內經》是現存最早中醫理論著作,對後世中醫學理論的奠定有深遠的影響。相傳是黃帝與岐伯、雷公、伯高、俞跗、少師、鬼臾區、少俞等多位大臣討論醫學的記述,但傳統上多認為此書成書於戰國時期,但也有學者認為成書應在西漢中。

《黃帝內經》包括《素問》81篇和《靈樞》81篇,各9卷。它分別從陰陽五行、天人相應、五運六氣、臟腑經絡、病機、診法、治則、針灸等方面,結合當時哲學和自然科學的成就,作出了比較系統的理論概括和認識。迄今在診治學上仍具有指導意義。

黃帝內經整理先人積累的豐富的醫療經驗,升華為理性認識,形成系統的醫學理論,並且進一步駕御醫療實踐,建立了中醫學臨床規範,成為中國傳統科學中探討生命規律及其醫學應用的系統學問。


第七篇 陰陽別論篇


黃帝問曰:人有四經,十二從,何謂?岐伯對曰:四經應四時;十二從應十二月;十二月應十二脈。

脈有陰陽,知陽者知陰,知陰者知陽。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所謂陰者,真臟也。見則為敗,敗必死也。

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別於陽者,知病處也,別於陰者,知生死之期。三陽在頭,三陰在手,所謂一也。

別於陽者,知病忌時,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謹熟陰陽,無與眾謀。

所謂陰陽者,去者為陰,至者為陽,靜者為陰,動者為陽,遲者為陰,數者為陽。

凡持真脈之藏脈者,肝主懸絕急,十八日死;心至懸絕,九日死;肺至懸絕,十二日死;腎至懸絕,七日死;脾至懸絕,四日死。

曰: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

曰: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及為痿厥,腨(疒肙);其傳為索澤,其傳為(疒頹)疝。

曰:一陽發病,少氣,善咳,善泄;其傳為心掣,其傳為隔。

二陽一陰發病,主驚駭、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風厥。

二陰一陽發病,善脹、心滿善氣。

三陰三陽發病,為偏枯萎易,四肢不舉。


鼓一陽曰鉤,鼓一陰曰毛,鼓陽勝急曰弦,鼓陽至而絕曰石,陰陽相過曰溜。

陰爭於內,陽擾於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則熏肺,使人喘嗚。

陰之所生,和本曰和。

是故剛與剛,陽氣破散,陰氣乃消亡。

淖則剛柔不和,經氣乃絕。

死陰之屬,不過三日而死,生陽之屬,不過四日而死。

所謂生陽死陰者,肝之心謂之生陽,心之肺謂之死陰,肺之腎謂之重陰,腎之脾謂之辟陰,死不治。

結陽者,腫四支。


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

陰陽結斜,多陰少陽曰石水,少腹腫。

二陽結,謂之消。

三陽結,謂之隔。

三陰結,謂之水。

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

陰搏陽別,謂之有子。

陰陽虛,腸澼死。

陽加於陰,謂之汗。

陰虛陽搏,謂之崩。

三陰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陰俱搏,十三日夕時死;一陰俱搏,十日死;三陽搏且鼓,三日死;三陰三陽俱搏,心腹滿,發盡不得隱曲,五日死;二陽俱搏,其病溫,死不治,不過十日死。
佛說因果偈云 , 富貴皆由命 , 前世各修因 , 有人受持者 , 世世福祿深

若問前世事 , 今生受者是 , 若問後世事 , 今生做者是

頭像
長髮魔女
文章: 2891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1日, 16:27

Re: 103/7/2 心靈流轉:黃帝內經 "第七篇 陰陽別論篇 "

文章 長髮魔女 » 2014年 6月 28日, 06:33

陰陽別論篇第七參考白話譯文

黃帝問道:人有四經十二從,這是什麼意思?

  歧伯回答說:四經,是指與四時相應的正常脈象,十二從,是指與十二個月相應的十二經脈。 脈有陰有陽,能了解什麼是陽脈,就能知道什麼是陰脈,能了解什麼是陰脈,就能知道什麼是陽脈。陽脈有五種,就是春微弦,夏微鉤,長夏微緩,秋微毛,冬微石。五時各有五臟的陽脈,所以五時配合五臟,則為二十五種陽脈。所謂陰脈,就是脈沒有胃氣,稱為真臟脈象真臟脈是胃氣已經敗壞的象徵,敗象已見,就可以斷其必死。所謂陽脈,就是指有胃氣之脈。辨別陽脈的情況,就可以知道病變的所在;辨別真臟脈的情況,就可以知道死亡的時期。三陽經脈的診察部位,在結喉兩旁的人迎穴,三陰經脈的診察部位,在手魚際之後的寸口。一般在健康狀態之下,人迎與寸口的脈象是一致的。辨別屬陽的胃脈,能知道時令氣候和疾病的宜忌;辨別屬陰的真臟脈,能知道病人的死生時期。臨證時應謹慎而熟練地辨別陰脈與陽脈,就不致疑惑不絕而眾議紛紜了。

  凡診得無胃氣的真藏脈,例如:肝脈來的形象,如一線孤懸,似斷似絕,或者來得弦急而硬,十八日當死;心脈來時,孤懸斷絕,九日當死;脈脈來時,孤懸斷絕,十二日當死;腎脈來時,孤懸斷絕,七日當死;脾脈來時,孤懸斷絕,四日當死。

  一般地說:胃腸有病,則可影響心脾,病人往往有難以告人的隱情,如果是女子就會月經不調,甚至經閉。若病久傳變,或者形體逐漸消瘦,成為「風消」,或者呼吸短促,氣息上逆,成為「息賁」,就不可治療了。 一般地說:太陽經發病,多有寒熱的症状,或者下部發生癰腫,或者兩足痿弱無力而逆冷,腿肚酸痛。若病久傳化,或為皮膚乾燥而不潤澤,或變為頹疝。

  一般的說:少陽經發病,生髮之氣即減少,或易患咳嗽,或易患泄瀉。若病久傳變,或為心虛掣痛,或為飲食不下,阻塞不通。

  陽明與厥隱發病,主病驚駭,背痛,常常噯氣、呵欠,名曰風厥。少陰和少陽發病,腹部作脹,心下滿悶,時欲嘆氣。太陽和太陰發病,則為半身不遂的偏枯症,或者變易常用而痿弱無力,或者四肢不能舉動。


  脈搏鼓動於指下,來時有力,去時力衰,叫做鉤脈;稍無力,來勢輕虛而浮,叫做毛脈;有力而緊張,如按琴瑟的弦,叫做弦脈;有力而必須重按,輕按不足,叫做石脈;既非無力,又不過於有力,一來一去,脈象和緩,流通平順,叫做滑脈。

  陰陽失去平衡,以致陰氣爭勝於內,陽氣擾亂於外,汗出不止,四肢厥冷,下厥上逆,浮陽熏肺,發生喘鳴。

  陰之所以不能生化,由於陰陽的平衡,是謂正常。如果以剛與剛,則陽氣破散,陰氣亦必隨之消亡;倘若陰氣獨盛,則寒濕偏勝,亦為剛柔不和,經脈氣血亦致敗絕。

  屬於死陰的病,不過三日就要死;屬於生陽的病,不過四天就會痊癒。所謂生陽、死陰:例如肝病傳心,為木生火,得其生氣,叫做生陽;心病傳肺,為火克金,金被火消亡,叫做死陰,肺病傳腎,以飲傳陰,無陽之候,叫做重陰;腎病傳脾,水反侮土,叫做辟陰,是不治的死症。

  邪氣鬱結於陽經,則四肢浮腫,
以四肢為諸陽之本;邪氣鬱結於陰經,則大便下血,以陰絡傷則血下溢,初結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陰經陽經都有邪氣鬱結,而偏重於陰經方面的,就會發生「石水」之病,少腹腫脹;邪氣鬱結於二陽(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則腸胃俱熱,多為消渴之症;邪氣鬱結於三陽(足太陽膀胱、手太陽小腸),則多為上下不通的隔症;邪氣鬱結於三陰(足太陰脾、手太陰肺),多為水腫膨脹的病;邪氣鬱結於一陰一陽(指厥陰和少陽)多為喉痹之病。

  陰脈搏動有力,與陽脈有明顯的區別,這是懷孕的現象;陰陽脈(尺脈、寸脈)具虛而患痢疾的,是為死症;陽脈加倍於陰脈,當有汗出,陰脈虛而陽脈搏擊,火迫血行,在婦人為血崩。

  三陰(指手太陰肺、足太陰脾)之脈,俱搏擊於指下,大約到二十天半夜時死亡;二陰就(指手少陰心、足少陰腎)之脈俱搏擊於指下,大約到十三天傍晚時死亡;一陰(指手厥陰心胞絡、足厥陰肝)之脈俱搏擊於指下,而鼓動過甚的,三天就要死亡;三陰三陽之脈俱搏,心腹脹滿,陰陽之氣發泄已盡,大小便不通,則五日死;三陽(指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之脈俱搏擊於指下,患有溫病的,無法治療,不過十日就要死了。
佛說因果偈云 , 富貴皆由命 , 前世各修因 , 有人受持者 , 世世福祿深

若問前世事 , 今生受者是 , 若問後世事 , 今生做者是

頭像
長髮魔女
文章: 2891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1日, 16:27

Re: 103/7/2 心靈流轉:黃帝內經 "第七篇 陰陽別論篇 "

文章 長髮魔女 » 2014年 6月 28日, 06:45

討論:

本次除了本文外有增添譯文部分 讓同學可以學習更簡單此篇中(有顏色部分討論)

1.(藍色)少陽經發病 及 陽明與厥隱發病 你有沒有更清楚的解讀??

2.(藍色)少陰和少陽發病 及 太陽和太陰發病 你有沒有更清楚的解讀 ??

3.(紅色) 陰陽失調會有情況(依你的解釋)??



7月2日(三) 晚間21:00 一同分享"第七篇 陰陽別論篇"啟示
佛說因果偈云 , 富貴皆由命 , 前世各修因 , 有人受持者 , 世世福祿深

若問前世事 , 今生受者是 , 若問後世事 , 今生做者是

頭像
喬安
文章: 2427
註冊時間: 2008年 1月 25日, 09:01

Re: 103/7/2 心靈流轉:黃帝內經 "第七篇 陰陽別論篇 "

文章 喬安 » 2014年 7月 2日, 14:05

1.(藍色)少陽經發病 及 陽明與厥隱發病 你有沒有更清楚的解讀??

少陽經病
少陽本火而標陽,中見厥陰風木。因其標本同氣,故少陽從本氣之火以概其標,然少陽爲始生之陽,出初於地上,其氣尚弱,必然籍中見之風陽而鼓動發揚,使少陽之氣生升面未艾。然少陽有口苦、咽幹、目眩之證,則從本氣火化理固然矣;而“中氣”風木之病也自在火中。請看少陽病的頭目眩暈一證,非風木之化而何?不獨此也,兩經在發病中,其證候亦頗近似,如少陽病的咽幹,與厥明病的消渴;少陰病的心煩,與厥陰病的心中疼熱,少陽病的默默不欲飲食,與厥陰病的饑不欲食;少陽病的喜嘔,與厥陰病的吐魷,少陽病的往來寒熱,與厥陰病的厥熱勝複,兩經在證侯上都有貌似神合之象。由此觀之,少陽不但從本,亦未嘗不從中氣之化。
陽明病
陽明病的特征
陽明病的特征,可由裡外兩方面來辨認,即:①腹証,為胃家實。②外証,為身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就是說,凡診得胃家實、或若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時,便稱為陽明病

陽明病的病理概述
機體在大腦皮質主導作用下,把病毒驅集於腸胃之裡,欲借排便功能將其驅逐於體外,隻以自然良能的有限,而在病毒與機體相互問的作用下,反致大便秘結或滯下,乃發胃家實的陽明病

2.(藍色)少陰和少陽發病 及 太陽和太陰發病 你有沒有更清楚的解讀 ??
太陰經病
太陰本濕而標陰,中見陽明燥化。因其標本氣同不悖,故太陰從本以概標。夫太陰從本氣之寒濕爲病,則寒濕亂於中焦,清濁升降失到,則見腹中脹滿,嘔吐下利,飲食不下,時腹自痛的證候。然而,從辨證法看,太陰寒濕之盛,亦必是中見陽明燥化之不及,陽不勝陰,故寒濕得以留而爲病。可見此證與“中氣”之盛衰有關,亦不可不知。
少陰經病
少陰本熱而標陰,中見太陽寒氣之化。因其標本之氣迥異,故少陰應本標兩從。若反映于少陰爲病,則有寒化、熱化兩類。寒證則見手足厥冷,下利清穀,但欲寐等證。熱證則見心煩不得臥,下利咽痛等證。
少陰除從標本以外,也與中見太陽有關。如少陰之邪化熱而外出太陽時,可見一身手足盡熱,以熱在膀胱必便血,若少陰之寒搏及太陽時,則可見小便不利而少腹作痛。況少用以寒證爲多見,因兼中氣之寒化也。所以,少陰不但有從標本之寒熱,亦有從“中氣”之寒熱也。


3.(紅色) 陰陽失調會有情況(依你的解釋)??
陰陽失調 偏陽虛或氣虛
To live is to be being, not to be doing.
To encounter yourself is to aware your being.
So, being to yourself.

頭像
訢翎
文章: 1118
註冊時間: 2009年 6月 22日, 06:07

Re: 103/7/2 心靈流轉:黃帝內經 "第七篇 陰陽別論篇 "

文章 訢翎 » 2014年 7月 2日, 15:09

[第七篇 陰陽別論篇]
生命活動基本上是由於陰陽相互對立、互根、消長、轉化作用的結果,
當人體的陰陽關係由於正氣的不足、病邪的過盛而失去相對的平衡協調,
就會有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變化。

一般說來,邪正盛衰是病證虛實性質的機理,陰陽失調是病證寒熱性質的機理,
陽偏盛,“陽勝則熱”,故臨床表現以熱、動、燥為其特徵。
陰偏盛,“陰勝則寒”,故臨床表現以寒、靜、濕為其特徵。
陽偏衰,“陽虛則寒”為溫煦、氣化、推動、興奮功能表現的減退。
陰偏衰,“陰虛則熱”為濡養、滋潤、寧靜、內守作用表現的減退。

機體陰或陽任何一方虛損的前提下,病變發展影響到相對的另一方,
或機體陰陽雙方相互排斥而出現寒熱真假病變的特殊病機。
陰陽互損時,常表現出的是慢性疾病病理的發展。
陰陽格拒時,表現出的病理變化複雜,病變本質與現象不相一致,
多見於疾病過程中的極盛階段,病情多較危重。

以陰陽失調的病理上推斷,
少陽經發病,多為屬陰偏盛;陽明與厥隱發病,多為屬陽偏盛。
少陰和少陽發病,多為屬陽偏衰,太陽和太陰發病,多為屬陰偏衰。


[山丘]
10年前 或 20年前 或現在
時不我予的哀愁 還未如願見著不朽 就把自己先搞丟

那,當不再受命運左右 不自量力地還手

10年後 或20年後 或現在
會不會
不覺疲倦地翻越每一個山丘 望著大河彎彎 終於敢放膽
嘻皮笑臉 面對 人生的難

頭像
長髮魔女
文章: 2891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1日, 16:27

Re: 103/7/2 心靈流轉:黃帝內經 "第七篇 陰陽別論篇 "

文章 長髮魔女 » 2014年 7月 5日, 14:48

少陽生病就是三焦跟膽生病
陽明生病就是大腸跟胃生病
厥陰生病就是心包跟肝生病
少陰生病就是心臟跟腎生病
太陽生病就是膀胱跟小腸生病
太陰生病就是肺臟跟脾臟生病
這些五藏六腑都會互相牽扯
在中醫學裡面有身體的大太極跟小太極
不過我還沒了解完全
有很多都跟阿母以前教我們的一樣
而簡單說
陰陽失調原則上
就是過剩跟虛的解釋
而在日夜的分別也就是陰陽的分別
所以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就是這樣的道理
溫度也有陰陽
所以經脈一樣有陰陽
陰陽調和後身體自然健康
佛說因果偈云 , 富貴皆由命 , 前世各修因 , 有人受持者 , 世世福祿深

若問前世事 , 今生受者是 , 若問後世事 , 今生做者是

頭像
芳芳
文章: 4679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6日, 09:37

Re: 103/7/2 心靈流轉:黃帝內經 "第七篇 陰陽別論篇 "

文章 芳芳 » 2014年 7月 8日, 13:34

從五臟脈中作觀察,如果有某一臟的胃氣脈失常,
就可以診斷該臟腑有病,即經文所謂‘別於陽者,知病處’。
而如果在脈象中發現,不是只有胃氣失常,而是胃氣完全消失,
僅出現該臟的真臟脈,那就可以判定他的死期了,
即經文所謂‘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

這邊的三陽在頭,指的是人迎脈,
而三陰在手,指的是氣口脈即所謂的寸口脈。
人迎是胃脈,而寸口是肺脈,一主陰一主陽,
當陰陽協調時,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
目前一般中醫把的脈多是寸口脈。
但從內經這邊的意思,我們可以發現,
其實內經時代在把脈上,要求的是人迎與寸口脈都要觀察,
而且要注意其陰陽的對應關係是否一致,這樣才能更準確的診斷患者。

既然人迎為陽脈,而寸口為陰脈。
那診斷人迎的胃氣脈,如果發現那一臟腑出了問題,就可以知道病的忌時。
什麼是忌時呢?這邊是用五行的觀念來看的。
例如肝屬木,而庚辛屬金,因金剋木的關係,所以肝病碰到庚辛日就會病危。
但反過來說,水可生木,因此碰到屬水的壬癸日,那肝病就會有轉機出現!
那診斷寸口脈呢?因寸口為陰脈,所以在寸口脈中,
如果發現有某一臟腑的胃氣脈消失,一樣也可以預測他的死期。

而該段經文的最後一句話提到,如果能熟知陰陽之道,
就可以確切的診斷人體的陰陽,進而掌握病的變化規律以及死生之期。
且因為自己就能精確的判斷陰陽,
因此在臨症上就不需要再與其他人討論如何診病及用藥。
我認為這句經文的重點,還是在強調每個人都應該當自己的醫師!

擷取自網路資料
「Do what thou wilt shall be the whole of the Law. Love is the Law, Love Under Will.」"
「你的意志愛做什麼就做什麼。愛就是律法​​,愛在意志下。」

回覆文章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