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20 心靈流轉:老子道德經(第十三章,第十四章)

回覆文章
頭像
長髮魔女
文章: 2891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1日, 16:27

103/8/20 心靈流轉:老子道德經(第十三章,第十四章)

文章 長髮魔女 » 2014年 8月 17日, 08:30

同學們:

老子道德經(第十三章,第十四章)主題分享探討交流

於8月20日(星期三) 晚上21:00準時上課

請同學以心得分享或經驗交流……等自由形式

與大家一起分享探討、一起交流學習

另外就是大家期待的第三周 芳芳師姐的塔羅時間

同學們請準時LINE喔!! 謝謝
佛說因果偈云 , 富貴皆由命 , 前世各修因 , 有人受持者 , 世世福祿深

若問前世事 , 今生受者是 , 若問後世事 , 今生做者是

頭像
長髮魔女
文章: 2891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1日, 16:27

Re: 103/8/20 心靈流轉:老子道德經(第十三章,第十四章)

文章 長髮魔女 » 2014年 8月 17日, 09:18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戰國時期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的著作。在秦時《呂氏春秋•注》稱為《上至經》,在漢初則直呼《老子》。明代焦竑認為,自漢景帝起此書被尊為《道德經》至唐代,唐太宗自認是老子李耳之後,並曾令人將《道德經》翻譯為梵文。唐高宗尊稱《道德經》為上經。唐玄宗時,更尊此經為《道德真經》。

「老子所著言道德之意的上下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德經》在前是謂先修自身心意,後《道經》是謂以身心精進,在體悟道之所傳。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這周我們討論的主題為"老子道德經"



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一作「寵為上,

辱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

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何有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

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見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

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

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

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第十三章,第十四章 中

1.第十三章中的世人跟聖人所認為的寵愛與羞辱何者不同??

2.第十三章中有道之人何以寄天下,何以託天下??

3.第十四章中道體的形式為何??

4.體會十四章的內容後你認為的道體為何??

我們一起討論與分享之~~~


於8月20日(星期三)晚上21:00準時上課~~
佛說因果偈云 , 富貴皆由命 , 前世各修因 , 有人受持者 , 世世福祿深

若問前世事 , 今生受者是 , 若問後世事 , 今生做者是

頭像
長髮魔女
文章: 2891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1日, 16:27

Re: 103/8/20 心靈流轉:老子道德經(第十三章,第十四章)

文章 長髮魔女 » 2014年 8月 19日, 16:03

1.第十三章中的世人跟聖人所認為的寵愛與羞辱何者不同??

世人遇到事情可能會有驚訝也會有驚慌
不管是寵愛或是羞辱 世人對於這些比較不容易去面對
聖人則不同 因為知道因果 也知來龍去脈
因為有修為 所以對於事情的看法都不一樣

2.第十三章中有道之人何以寄天下,何以託天下??

道德經中對於身體有很多論述
原則上以身體為主
只有好的身體才有寄天下 託天下的可能
身體好壞本來對於有道之人就很重要
只有養好身體才可以面對未來的一切

3.第十四章中道體的形式為何??

道體存在於天地之間
他可以是元炁 也可以純元之氣
這就是我們所謂的道體
他確實看步道也摸不道 更沒有味道
但是你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


4.體會十四章的內容後你認為的道體為何??

進入家族之後 對於道體有更多的認識
因為你走進來這個空間
你也了解 所以你知道
道體的存在讓我們知道我們不孤單
因為你正在其中
佛說因果偈云 , 富貴皆由命 , 前世各修因 , 有人受持者 , 世世福祿深

若問前世事 , 今生受者是 , 若問後世事 , 今生做者是

頭像
昊麒
文章: 2455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2日, 04:16

Re: 103/8/20 心靈流轉:老子道德經(第十三章,第十四章)

文章 昊麒 » 2014年 8月 20日, 05:02

1.第十三章中的世人跟聖人所認為的寵愛與羞辱何者不同??
世人認為的寵愛與羞辱就用在天堂與地獄的差別
聖人認為的寵愛與羞辱就如一杯白水般,淡淡無味沒分別

2.第十三章中有道之人何以寄天下,何以託天下??
此在於「無我」也即是「成功我不必在我」
「身」非自我的,而是大自然的一部份
無私的奉獻於天地,
就會真正受到眾生的厚望所寄託。

3.第十四章中道體的形式為何??
道是不具任何形體的,卻實實的充斥這個空間
用「微、希、夷」,還是說合為「一」
這也只是用來說明「道」體,但非是真正的「道」體
真正的「道」是很難明確的細說的

4.體會十四章的內容後你認為的道體為何??

為什麼是「喔」,沒別的就是「喔」
不喜歡嗎?
那就「嗯」吧!
願誓成菩提

水晶蟬
文章: 369
註冊時間: 2011年 12月 19日, 02:45

Re: 103/8/20 心靈流轉:老子道德經(第十三章,第十四章)

文章 水晶蟬 » 2014年 8月 20日, 08:26

1.第十三章中的世人跟聖人所認為的寵愛與羞辱何者不同??
世人對於寵愛與羞辱大多有情緒上的轉變,心境上易受影響,即心隨境轉
聖人則是提升心靈層次,看淡世俗,在心境上不受影響,即境隨心轉

2.第十三章中有道之人何以寄天下,何以託天下??
能把看重自身的心,換過來做天下事的人,就可以把天下事交給他了。
能把自愛其身的心,換過來愛天下的人,就可以把天下人的生命,交給他了。

3.第十四章中道體的形式為何??
道是無色、無聲、無形,眼睛看不見的叫做夷,耳朵聽不到的叫做希,手摸不到的叫做微。道無法用這三種感官去呈現出來,所以道其實是混沌一體的。它既不光亮,也不昏暗,道的深遠說不出來,最後還是沒有任何的形體。這就是所謂沒有形狀的一種形狀,沒有物體的一種形象。
道就是這種若有似無、若無似有的惚恍狀態。想迎著它,卻看不見它的頭,想跟隨它,又看不見它的尾。
把握從古以來就有的道,就可以操控現有的一切。能夠知道從古以來的道理,就能因為了解道的規律而有所因應了。

4.體會十四章的內容後你認為的道體為何??
以往以為道就是什麼法門什麼神通,
自從進了家族以後,反而不懂道是什麼
漸淒的知道一件事,就是如何愛自已,
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任何事,如何以歡喜的人圓滿的處理面對

頭像
喬安
文章: 2427
註冊時間: 2008年 1月 25日, 09:01

Re: 103/8/20 心靈流轉:老子道德經(第十三章,第十四章)

文章 喬安 » 2014年 8月 20日, 12:07

1.第十三章中的世人跟聖人所認為的寵愛與羞辱何者不同??
覺察與否的不同,世人覺察步道自己的執著,聖人看到自己的我執,了解自己的我執後,懂得這兩者是一體兩面。
2.第十三章中有道之人何以寄天下,何以託天下??
身體為用,捨身利益眾生。
3.第十四章中道體的形式為何??
道為空無,心之所向。
4.體會十四章的內容後你認為的道體為何??
以為空性。
To live is to be being, not to be doing.
To encounter yourself is to aware your being.
So, being to yourself.

阿銘
文章: 2983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6日, 08:50

Re: 103/8/20 心靈流轉:老子道德經(第十三章,第十四章)

文章 阿銘 » 2014年 8月 20日, 13:10

管它是寵是辱,依然故我,只是個平常心,便是了
最大的禍患就是自己,自己太大了,天地就變得小了,知道嗎
無我才是真我,無我才得自在,「自在」是克服一切「他在」的良方
忘掉自己的利害,忘掉自己的面子,忘掉己的身段,才能找回自己

生命要的不是必然,而是可能
無相、無聲、無形的時候,就是充滿著可能性的時候
不必在前在後、在左在右,徬徨猶豫,浪費心神
不必擔心目前的勢態如何,要用理念去化解,要以理導勢

頭像
芳芳
文章: 4679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6日, 09:37

Re: 103/8/20 心靈流轉:老子道德經(第十三章,第十四章)

文章 芳芳 » 2014年 8月 20日, 13:25

平常心吧!!
明白無常的道理
把自己放下後就可以看見這樣的內容
再去體會明白其義理
就能夠信任自己信任無形的怎麼樣都好
而道也就在其中
道一直都在
小到細微大到宇宙都可觀察、覺察它
有形與無形
人生就是道場也就是修行的最佳場所
道心道心
用心體會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不要執著於某種法或樣貌
這就是道最真實的樣子
「Do what thou wilt shall be the whole of the Law. Love is the Law, Love Under Will.」"
「你的意志愛做什麼就做什麼。愛就是律法​​,愛在意志下。」

頭像
訢翎
文章: 1118
註冊時間: 2009年 6月 22日, 06:07

Re: 103/8/20 心靈流轉:老子道德經(第十三章,第十四章)

文章 訢翎 » 2014年 8月 20日, 14:11

「為自己而生存的存在」
可以有很多面向的詮釋,端看你怎麼去定義…
是可以被普遍性的信念理性所約束而以物化、欲化、虛幻化存在,
或是能在自己的慾望前具有洞徹的自覺,真實地面對,開放自己而存在。
“貴身”與“愛身”的態度是寄託天下的基本資格,
這和修者修心的基本涵義是相似的。
寵辱欲望可使君子為小人、聖賢為凡夫,端為己心之造,
儘管這個道理十分清晰,我們卻也難以演化自己於得之失之皆無所動於中,
於是面對一己之身的得失喜憂不已,梏桎自身。
聖賢的眼前並非無寵辱得失是非,
而是於寵辱得失中清心寡慾,是於是非裡提煉自身超脫為本來無一物之。


在我們生命的運動中,
有什麼是無色、無聲、無形,幽而不顯於相互參差為一,
又有什麼是試圖分清卻又亂於其中,一分為二又分為三…
古今借鑒,人們總以固存的支配變化的規律,總是離不了自我的信仰。
人們存在於有形有象的本體與無形無象的實體歷經環環相扣的循環,
在生命的周而復始裡,參悟借照駕馭現實存在,
在自身的小宇宙中悟出道性繼而體現“道”。

玉玲
文章: 1343
註冊時間: 2007年 11月 14日, 04:03

Re: 103/8/20 心靈流轉:老子道德經(第十三章,第十四章)

文章 玉玲 » 2014年 8月 21日, 04:55

面對榮辱的時候…常會患得患失..苦樂交雜的情緒..
爭寵…會忘掉初心..起得失心…計較心…
在平常的生活中一再的試煉自己的是否被它考倒
是不是有平常心..不受其左右
平常心..在我們的生活裡非常重要
人生百態離不開寵愛與羞辱.. 修道的人都想要證悟平常心

回覆文章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