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2/15心靈流轉:中庸:"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

回覆文章
頭像
長髮魔女
文章: 2886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1日, 16:27

106/2/15心靈流轉:中庸:"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

文章 長髮魔女 » 2017年 2月 12日, 11:09

同學們:

中庸"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主題分享探討交流

於2月15日(星期三) 晚上21:00準時上課

請同學以心得分享或經驗交流……等自由形式

與大家一起分享探討、一起交流學習

同學們請準時LINE喔!! 謝謝

頭像
長髮魔女
文章: 2886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1日, 16:27

Re: 106/2/15心靈流轉:中庸:"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

文章 長髮魔女 » 2017年 2月 12日, 11:13

《中庸》是儒家經典的《四書》之一。原是《小戴禮記》第三十一篇,內文的寫成約在戰國末期至西漢之間,作者是誰尚無定論,一說是孔伋所作(子思著《中庸》),載於另一說是秦代或漢代的學者所作。宋朝的儒學家對中庸非常推崇而將其從《禮記》中抽出獨立成書,朱熹則將其與《論語》、《孟子》、《大學》合編為《四書》。

「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釋即是「中道及常理」之意。[1]而執中又當求「中和」,在一個人還沒有表現出喜怒哀樂時的的平靜情緒為「中」,表現出情緒之後經過調整而符合常理為「和」。其主旨在於修養人性。其中關聯及學習的方式(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做人的規範如「五達道」(君臣、父子、夫婦、昆弟(兄弟)、朋友之交)和「三達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養的最高境界是「至誠」。而三字經云:「中不偏,庸不易。」

中庸提出,「天」賦予萬物「性」。「性」是萬物之所以存在的「理」。按「理」而生活,完成天所賦予的使命,就是「道」。《中庸》指出道對於人來說是各有不同的。區別,調整各種不同的使命,使之成爲大家都遵守的原則,被稱爲「修道」,即「教」。「性」、「道」、「教」之論指出了人被「天」賦予使命以及使命的重要性。這也是全篇的宗旨。[2]強調「誠」的重要,誠即是《大學》中所述說的「誠意」。「誠」是人先天的本性,「明」是與「誠」相生的。由誠而達到明,再由明至於誠。[3]「不誠無物」,至誠的人才能充分的發揮本性與感化人群,進而成為人們的最高典範。朱熹特將中庸重新編訂,分成三十三章,稱為中庸章句,大致是論述下列三重點:(1)首言道出於天,而道的本體備於己而不可離,遵此道而修是為教。(2)次言存養省察之要,重在戒慎恐懼以慎獨。(3)終言天地育養萬物,聖神功化之極的至高境界-無聲無臭。《中庸》一文中多次引用孔子的言論及《詩經》的篇章以解釋其理念。

第二十章
哀公問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 其政息。
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盧也。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脩身以道。脩道以仁。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
故君子,不可以不脩身。思脩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 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 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 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脩身。
知所以脩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所以脩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脩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
脩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感。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
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 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脩身也。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所以勸賢也。 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勸親親也。
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 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日省月試,既稟稱事,所以勸百工也。
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
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順乎親有道:反者身不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第二十一章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第二十二章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
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頭像
長髮魔女
文章: 2886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1日, 16:27

Re: 106/2/15心靈流轉:中庸:"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

文章 長髮魔女 » 2017年 2月 12日, 11:13

第一階段討論

1.第二十章小段此段何解?? 你自己的經驗呢??

2.第二十一章小段此段何解?? 你自己的經驗呢??

3.第二十二章小段此段何解?? 你自己的經驗呢??

第三階段由芳芳大師帶領~~~~~

我們一起討論與分享之~~~

頭像
長髮魔女
文章: 2886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1日, 16:27

Re: 106/2/15心靈流轉:中庸:"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

文章 長髮魔女 » 2017年 2月 15日, 12:53

.第二十章小段此段何解?? 你自己的經驗呢??
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都需要學習中庸之道
任何一個階段與位階都需要有仁及有愛
德性來自於修養 無論何時都很重要
也因為如此人們合乎禮法的生活著
世界都非常都和平
然而誠信與信任對於國家也很重要
不僅是上位者 人民之間也必須互信
2.第二十一章小段此段何解?? 你自己的經驗呢??
真誠無妄很簡單
無私心即可
然而這個不容易
因為無私是大家必須都有的德行

3.第二十二章小段此段何解?? 你自己的經驗呢??
明心見性之法很簡單
修德性是一件重要都事情
德行包含很多面向
也因為如此
不容易中也有大智慧

頭像
三乾子
文章: 1614
註冊時間: 2007年 9月 28日, 17:55

Re: 106/2/15心靈流轉:中庸:"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

文章 三乾子 » 2017年 2月 22日, 12:35

1.第二十章小段此段何解?? 你自己的經驗呢??
修自身,守道、行德,則德者近之,受之。

2.第二十一章小段此段何解?? 你自己的經驗呢??
真誠不亂的心,領悟天地間大自然的道理,找到自性,這是大自然真性的智慧,而守住這個真性,
將這樣的道理傳播讚揚,便是為人之道,向道之人。我們很認真地在找尋自性的同時,想想天地,
看看自然,或許看到了,或許就是了,只是要想想怎麼留住吧!

3.第二十二章小段此段何解?? 你自己的經驗呢??
天下間要說最最寶貴的真、誠,那就是對自己的無欺、赤裸,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看到自我的真性,也要是這樣,才能感
染、帶動周邊的人願意去追尋這樣的真、實、純,去了解自
然萬物的本來面貌,思索自我與天地自然間的親密,找尋真
性的本源。這個過程我們常常用修行來理解,其實或許應該
說…宗教的方式更容易讓我們能用言語或文字將這份真實
卻又夢幻的感覺、思緒,表達出來。

頭像
常席
文章: 2179
註冊時間: 2007年 8月 22日, 10:13

Re: 106/2/15心靈流轉:中庸:"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

文章 常席 » 2017年 3月 8日, 01:18

第20章
跟講人治的人學習人治之道,
跟講法治的人學習法治之道,
修身、齊家不是為了治國治民,
謹謹只是為了治自己。
別人學一遍就學會了的,我學他一百遍;
別人學十回就學會了的,我學他一千回。
這種精神就是誠意的力量,
没有誠意再怎麼學都是毛皮。

第21章
“自誠明”是說由真誠而明理。
“自明誠”是說由明理而真誠。
真誠也就會自然明白道理,
明白道理後 也就會做到真誠。
無論是天性還是後天人為的教育,
只要做到了真誠,
二者也 就合一了。

一個人處世立身的原則
都應是為仁行善,自覺自願,
不是受到外在力量所促使壓迫的
如果真的是出自真誠無妄,
身心則安放不作別想去力行。

第22章
因為至誠則我心光明,
什麼人什麼事都照得了了分明,
處之無不當恰如其分。
一個人不誠,不光是人品問題,
還是智商問題,是智慧不夠。
智慧到了,就會明白。

回覆文章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