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

回覆文章
頭像
丫叡
文章: 95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3日, 13:02

讀書會--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

文章 丫叡 » 2007年 11月 10日, 10:06

前言

古人云:「不讀華嚴經,不知佛家富貴」,「不讀華嚴經,不知佛境界」
換句話說,不讀華嚴,不曉得成佛的好處。

<華嚴>是經中之王,而華嚴的歸根結穴在於<普賢行願品>;<普賢行願品>的歸根結穴又在於淨土。所以古代大德把這一卷經特別提出,和 <阿彌陀經>、 <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經>、<楞嚴經勢至菩薩念佛章>並行,稱為淨土五經,是有很深長的意思的。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是華嚴經的特色。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現前社會各行各業男女老少,教我們在生活中對人事物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好人做好事,要跟他學,他是我的老師;惡人所做的事,要警惕,不能跟他學,他也是我的老師。最後第五十三位善知識,就是普賢菩薩。教他十大願,十大願代表行門圓滿。學問與德行皆圓滿,這就成佛了。大乘佛法是超越國界、種族、宗教,還超越善惡、超越十法界的,人人可以學,人人可以修、人人可以成就。

<普賢菩薩行願品>,是華嚴經的最後一品,也是整部經的總結論。普賢行的基礎是三福。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福:「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普賢普薩為了要引導眾生出離苦海,巴望修行的結果,能夠往生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所以發十個極大極大的願心。普賢普薩對善財童子說:「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這十種大行願,便是成就如來功德的法門。行願品的「行」是修行的大行,「願」是指他所發的願是最大的,所以叫大行普賢菩薩。佛教裡有四大菩薩:文殊菩薩在菩薩中智慧第一,地藏菩薩是願力第一,觀音菩薩是慈悲第一,普賢菩薩是行門第一。佛說法時是先由弟子請法。華嚴經是普賢菩薩為請法主,妙法蓮華經是舍利弗尊者請法,楞嚴經是阿難尊者請法的。

諸位同修,今天我們有這個非常殊勝的因緣,與大家分享<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的啟示。願讀過這本經的人,都為諸佛菩薩之所稱讚,為一切人天之所禮敬,為一切眾生之所供養;悉能遠離一切惡友,制服一切外道,解脫一切煩惱。更要說願:願一切眾生,皆能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頭像
丫叡
文章: 95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3日, 13:02

文章 丫叡 » 2007年 11月 11日, 07:17

經文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
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
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
何等為十?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
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善財白言:大聖!云何禮敬,乃至回向?
普賢菩薩告善財言:善男子!言禮敬諸佛者: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世尊。
我以普賢行願力故,深心信解,如對目前。悉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
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身;一一身,遍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佛。
虛空界盡,我禮乃盡;以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
如是乃至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普賢菩薩在此將成佛的好處一語道破。我們自性的功德,十方一切諸佛經無量劫共同來說都說不盡。學佛就是為了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是要我們自性裡無量無邊的功德統統能夠現前,並得到它的作用。而想要証得自性功德,應當要修十大行願,自性功德就圓滿現前。

第一願:禮敬諸佛
初發心者,禮佛便是修因。我仰仗佛及普賢大士願行威德,並自己深信了解,一切諸佛,儼然在前,受我禮拜。禮敬諸佛,無窮無盡,至成佛止。念念相續,無有間斷,便得禮佛三昧,與念佛得一心相同,因地拜佛、念佛,果地成佛,為十法界尊。如是身禮、口讚、意敬,自然不生疲倦厭煩之念。

簡單的說就是從恭敬做起。以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恭敬心,看待一切。以最虔誠恭敬的心禮佛,身拜佛、口念佛、意想佛,永遠至誠恭敬的修下去,永不間斷。然後也用這種心來對待人。無論對待父母、眷屬、朋友、同事、社會上一切惡人善人,都用一個真誠清淨平等恭敬的心來對待,才能不疲倦不厭煩;若用的是分別心、執著心、煩惱心,時間長就疲倦厭煩了。

頭像
丫叡
文章: 95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3日, 13:02

文章 丫叡 » 2007年 11月 11日, 14:46

復次,善男子!言稱讚如來者: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剎土,所有極微一一塵中,皆有一切世間極微塵數佛;
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繞。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
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辭海;
稱揚讚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於法界,無不周遍。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讚乃盡;
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讚歎無有窮盡。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第二願:稱讚如來
盡虛空、法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土,磨為微塵,一一微塵,有極微塵數佛。皆有海會菩薩眾,圍繞聞法。僅明以甚深勝解心,現前知見,佛如在前,受我稱歎。須如自在天綵女善口,具妙舌根,出一音聲,與百千種樂,而共相應,一音應眾音。今欲以超過辯才天女舌根,稱讚如來。每一音出無盡辭,稱揚讚頌三世諸佛;盡未來際,相續不斷,盡十方法界,無不周遍。

敬心念佛,即是拜佛讚佛。常念阿彌陀佛就是稱讚如來。
念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乃至於讀誦一切大乘經典,都是稱讚如來。
我們要以真誠清淨無比廣大之心稱念讀誦,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一心稱念。

頭像
丫叡
文章: 95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3日, 13:02

文章 丫叡 » 2007年 11月 12日, 14:17

復次,善男子!言廣修供養者: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繞。
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
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
所謂:華雲、鬘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如是等雲,一一量如須彌山王。
燃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一一燈炷,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
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為供養。
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
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何以故?
以諸如來尊重法故。
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
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
此廣大最勝供養,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供乃盡;
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第三願:廣修供養

種種菩薩仗普賢行願力,起深信解,以智慧力,觀見諸佛,如在眼前,受我供養。
廣羅最上精妙物品,供十方佛。供品雖多,不出五塵常以香、華、燈等供養。
凡夫隨力供養,一炷清香、一盞茶、一碟香花、一盤水果,敬心誠意,有則供,沒有不勉強。
種種供養中以法供養為第一
「如說修行供養」,依佛講的三藏教典,如法修行,便是供養佛。如法修行,不枉學佛,才是真供養。
「利益眾生供養」,使眾生得斷煩惱了生死的利益,不止功名利祿而已。舉心動念,不忘利益眾生,便是供養諸佛。
「攝受眾生供養」,以善巧攝化眾生,使歡喜信受。能以四攝法,教化眾生,即是供佛。
「代眾生苦供養」,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眾生造惡業,菩薩願代眾生受苦,便是供養佛。
「勤修善根供養」,精進廣修一切善法供養。今生勤種善根,努力念佛,不論世出世間善法,皆勤修習,如是發心,即是供養。
「不捨菩薩業供養」,學佛當行菩薩道,不捨菩薩行業。菩薩業是因,成佛是果,廣修六度,即是菩薩事業。
「不離菩提心供養」,菩提心,即發成佛心。不離菩提心,如法修行,即是供養。
「如前供養無量功德」,即上所說華雲、香雲等物品供養,能供財大,所供佛多,歷時長遠,功德自然無量,但與法供養相較,猶不能及。
相較之下,法供養殊勝無比,禮佛一拜,念佛一聲,靜坐須臾,觀無常無我之理,乃至攝化眾生,都是法供養。
財供養雖廣大,一一如須彌山,但不及一念法供養,故法供養最殊勝。財供養不著相,即成法供養,事理互融,便是廣大最勝供養。
二種供養,恒久無間,是大菩薩境界,凡夫枝花寸香,供佛時莫忘所修之法,禮念受持,不離菩提心,成就財法二供,獲大利益。


供養是修福。
修財佈施得財富,修法佈施得聰明智慧,修無畏得健康長壽。
種種的供養中,以法供養的功德是最大的。
而法供養有上述的七種方法,不是只用錢財買來的,財供養的功德固然很大,也不及法供養的一分功德。
若不修因,每天求佛菩薩,供養香花水果,巴結佛菩薩保佑,是求不到福報的。
如果能夠財供養與法供養同時並修,就合了佛法裡所說的事理融通,這樣的功德就非常大了。
修法佈施自然會修得智慧,有智慧,就不會貧窮;有智慧就會調身調心,就會得到健康長壽。
所以世間最寶貴的不是財富,而是智慧。

頭像
丫叡
文章: 95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3日, 13:02

文章 丫叡 » 2007年 11月 21日, 01:36

復次,善男子!言懺除業障者:
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
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恆住淨戒一切功德。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懺悔乃盡未來際事,二六時中,不忘所修,滅罪增福,就是懺悔


第四願:懺除業障
初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者,當自省觀:我從無始劫來,因貪瞋癡煩惱,而造眾罪,
以意為本,發動身口,造無邊惡,若惡業有形有相,盡虛空界,不能容納。
往昔因三業造罪,今用清淨身口意,遍十方法界,微塵數佛菩薩前,至心頂禮,求哀懺悔,改往修來,誓不更作。
煩惱是因,報為果,無惑不造業,無業果報滅
懺悔首重誠心,不誠無益,「懺前愆,悔後過」
勤求懺悔,漸改,久自然淨。從此,「恒住淨戒」,成就「一切功德」。



貪瞋痴是造業的種子,身口意是造惡的工具。
從過去到現在所造的惡業,自己發露出來,
在佛菩薩面前誠心懺悔;
還要禁戒自己,不再造新的罪業,才是真懺悔。
三業裡以意業為主,心清淨,身口自然清淨。
三業清淨,因此開悟。
善惡念頭都不起,用清淨心去念佛,
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內心法喜充滿,一定會得到諸佛加持。

頭像
丫叡
文章: 95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3日, 13:02

文章 丫叡 » 2007年 11月 26日, 18:03

復次,善男子!言隨喜功德者: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從初發心,
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
一一劫中,捨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頭目手足。
如是一切難行苦行,圓滿種種波羅密門,證入種種菩薩智地,
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隨喜。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
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
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提,廣大功德,我皆隨喜。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喜無有窮盡。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第五願:隨喜功德
盡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無量諸佛,從初發菩提心,
為求一切智,究竟圓成佛果,累劫精進,廣修眾善,福聚如海。
因地修行時,修布施度,不惜身命,歷盡一切難行苦行,行內外施,毫無懈倦。
從初發心至等覺,一切菩薩,志求無上佛果,因地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廣大功德,我皆隨喜修學。
因地隨喜,能除嫉妒障,生生世世,眷屬和樂,將來成佛,萬善莊嚴佛土。
念念不斷懺悔,時時刻刻隨喜,盡未來際,直至成佛。



四種隨喜中,最難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隨喜。
嫉妒是與生俱來的煩惱,不易斷除。
普賢菩薩教我們隨喜功德,將嫉妒心連根拔起。
嫉賢妒能是凡夫俗子的通病,除非聖賢乘願再來,否則難免,輕重而已。
見他人遇難,幸災樂禍,期待好事向自己,壞事與他人,標準的自私自利,
此心不除,懺不能淨,故行懺悔者,必修隨喜德,兩者相輔相成。

頭像
丫叡
文章: 95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3日, 13:02

文章 丫叡 » 2007年 11月 26日, 18:16

復次,善男子!言請轉法輪者: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穫微塵數廣大佛剎;
一一剎中,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一切菩薩海會圍繞。
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法輪。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常勸請一切諸佛轉正法輪,無有窮盡。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第六願:請轉法輪
盡十方世界,磨成微塵,每一佛國,念念有無量佛剎微塵數佛,成等正覺。
佛為利生而出世,故每尊佛都有從初發心至等覺的一切菩薩,海會圍繞,聞佛說法。
一一佛,我皆至心懇切,請轉法輪。
皆以清淨三業,備具種種禮儀,如合掌、頂禮、繞佛、長跪等,殷重懇請諸佛,廣演最勝微妙之法,利益人天。
請轉法輪,除慢法障,得廣學多聞,智慧如海。



法輪代表說法利生。
換句話說,佛的法是一定要宏揚的,要教化眾生破迷開悟,眾生才能得到利益,離苦得樂。
發心講經是一大因緣、大事業,能夠自己真正如說修行,把我們一生精神體力智慧,
貢獻給一切眾生,生命才没有白過,才能過得充實。

頭像
丫叡
文章: 95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3日, 13:02

文章 丫叡 » 2007年 12月 3日, 14:19

復次,善男子!言請佛住世者: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槃者,
及諸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我悉勸請莫入涅槃;
經於一切佛剎極微塵數劫,為欲利樂一切眾生。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勸請無有窮盡。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第七願:請佛住世
所有一切極微塵數佛,臨將示滅,如世尊往拘尸那城,娑羅雙樹預入涅槃般,
我悉勸請,不單是佛,若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世間修學佛法,具正知見善知識,
我也一一殷請住世,作巨夜明燈,眾生福田,領眾修行,續佛法脈。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
佛菩薩乃至尋常的善知識,只要能教導我們斷惡修善,積功累德。
都要以真誠心、清淨心來接受教誨,依教奉行。
因為善知識是勸人修學佛道的,可以是我們行為上的明燈。

頭像
丫叡
文章: 95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3日, 13:02

文章 丫叡 » 2007年 12月 14日, 00:10

復次,善男子!言常隨佛學者:
如此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
從初發心,精進不退。
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
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為重法故,不惜身命。
何況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及餘種種難行苦行。
乃至樹下成大菩提。
示種種神通。
起種種變化。
現種種佛身。
處種種眾會。
或處一切諸大菩薩眾會道場。
或處聲聞及辟支佛眾會道場。
或處轉輪聖王、小王眷屬眾會道場。
或處剎利及婆羅門、長者居士眾會道場。
乃至或處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眾會道場。
處於如是種種眾會,以圓滿音,如大雷震,隨其樂欲,成熟眾生。
乃至示現入於涅槃。
如是一切,我皆隨學。
如今世尊毗盧遮那。如是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所有塵中一切如來,皆亦如是;於念念中,我皆隨學。
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學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第八願:常隨佛學
發心後,「精進不退」,最為勇猛,十方諸佛讚歎。以無量身命,累劫行施。
為求佛法,尊重法故,缺文房四寶,剝皮為紙,折骨作筆,
刺血為墨,歷劫所寫經典,積如須彌山高。
身命尚捨,況王位、國城村落、宮殿園林等身外之物,更不吝惜。
於菩提樹下,成等正覺。
化眾緣盡,最後於娑羅雙樹間,善巧方便示現入滅
凡本師世尊,從因至果,乃至涅槃,一切一切,我悉發心隨學。
佛佛道同,隨本師學,也是跟十方諸佛學,一多無礙,平等無二。
如是隨學,恒不間歇




佛的發心要學,佛的修持要學,佛的證果要學,佛的弘法利生要學,
樣樣都要學習。不但有言教,還有身教,於念念中,我皆隨學。
常隨佛學,精進不退,時時檢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成佛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做到的,也不是一世兩生可以成就的。
每一尊佛修行證果都是無量劫。時間之長是無法想像的。
想想我們自己學佛,稍稍吃點苦就不幹了,難怪到現在我們還在六道輪迴。
所以發心之後以很長的時間精進不退,是我們要學習的。

頭像
丫叡
文章: 95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3日, 13:02

文章 丫叡 » 2007年 12月 19日, 15:50

復次,善男子!言恆順眾生者:
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剎海所有眾生,種種差別。
所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
或有依於地水火風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諸卉木而生住者。
種種生類、種種色身、種種形狀、種種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
種種名號、種種心性、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意行、種種威儀。
種種衣服、種種飲食,處於種種村營聚落、城邑宮殿。
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
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
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
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
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
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
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
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何以故?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
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
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
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
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
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菩薩如是隨順眾生。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
我此隨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第九願:恆順眾生

眾生根性千差萬別,恒常隨順以教化之。
盡十方遍法界,無量無邊國土中,所有六道眾生,各有其種類差別。
三界六道眾生種類千差萬別,當如何隨順呢?
上列及未列眾生,「我皆於彼,隨順而轉」,隨順須用方便,故「種種」供奉「承事」,行「種種供養」,
對眾生「如敬父母、奉事師長」般,不敢怠慢,非但如此,更進而敬之如阿羅漢乃至如來,平等無異。
故菩薩願「於諸病苦,為作良醫」,令離諸病,身康體健。
「於失道者,示其正路」,誤入歧途,導之正路,即令捨邪歸正,趣向菩提。
於貧窮者,令得伏藏」,古印度常發現地下寶藏,貧者衣食住不足,食不充口,衣不蔽體,得伏藏,受用不愁。
使眾生得福慧伏藏,始達菩薩行者心願。舉四種「隨順而轉」,導群迷去惡向善、捨邪歸正,轉凡成聖,圓滿福慧,乃隨順真目的。
我等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腳踏實地,由淺入深,久自成就。




“所有眾生,種種差別”
“我皆於彼,隨順而轉。”
種族不同,相貌不同,心裡想的不一樣,見解不相同,思想不相同,愛好也不相同,
乃至於生活習慣不同,飲食也不相同。如何才能隨順?
學放下,學捨
學忍辱,學忍
在廣大種種不同的群眾當中,修自己的清淨心,如此看在眼裡的一切都是平等的。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
這是講佛的用心與我們不同
佛,為什麼大慈大悲?因為可以遠離一切的分別執著。
對一切眾生都起慈悲,從慈悲裡發出菩提心,從慈悲裡徹底覺悟,覺悟到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
既然是一體的,就不會去傷害別人了。
我們的用心第一個念頭就是想到自己,不會第一個念頭就想到別人。
縱然想到別人,也是跟自己很親密的人,有關係的人。
没有關係的,就不會想到。總是怕自己吃虧了,能夠忍,能夠讓,能夠隨緣,障礙就去掉一層,就得大自在。

頭像
丫叡
文章: 95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3日, 13:02

文章 丫叡 » 2007年 12月 30日, 12:23

復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
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
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
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
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
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
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
菩薩如是所修回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
我此回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第十願:普皆回向
從第一、禮敬諸佛至第九、恒順眾生,所修功德,普皆回向法界眾生。
願眾生自今始,盡未來際,健康快樂。
願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若起惡念,仗吾道力護持,滅惡生善,所修十善,速得成就,無有障礙。
關閉造惡諸緣,不墮三惡道。
開示眾生植眾善根,入佛法海,守五戒十善,生人天,修四諦、十二因緣,
證聲聞、緣覺,廣修六度菩薩行,親證如來大涅槃。不論凡聖,皆須行正路。此之涅槃,含二乘果位。
眾生因積聚諸惡,感墮三塗重報,不論何種苦,悉願代之,令早學佛法,速成正覺。
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乃菩薩難行能行之偉大處。
盡未來際回向,無間斷,不疲厭。




這是迴向法界,也是把前面九願歸納起來。
從第一願開始所有的功德,統統迴向,心裡一絲毫都不沾染,這個心才清淨。
有些人修功德,怕功德被別人拿去,不敢迴向,心量小。
有些人怕功德迴向給別人,自己就沒功德了。
其實功是自己修行的功夫,德是收穫。
有一分功夫,一定有一分收穫,別人拿不去的。
我們所修的功德若迴向給一切眾生,功德是越迴向越大,因為心量大。
心量大,功德也轉大,一切法隨心轉。
若不迴向,念念為自己,心量小,功德也就有限了。
不管大功德或小功德,都應當迴向菩提、迴向眾生、迴向法界。
這是拓展我們的心量,圓滿修行的功德。

小寶

Re: 讀書會--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

文章 小寶 » 2014年 9月 3日, 02:55

引用
“不管大功德或小功德,都應當迴向菩提、迴向眾生、迴向法界。
這是拓展我們的心量,圓滿修行的功德”



阿彌陀佛!師兄弘法利生,殊勝ㄚ。小寶合十。

回覆文章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