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慾這回事

版主: 三乾子

回覆文章
頭像
芳芳
文章: 4679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6日, 09:37

性與慾這回事

文章 芳芳 » 2014年 10月 8日, 17:55

上課時,老師提到圓覺經裡的某章節

普眼菩薩章:
.善男子,覺成就故,當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
不敬持戒,不憎毀戒;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
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何以故?光體無二,無憎愛故。
清淨慧菩薩章:
善男子,一切障礙即究竟覺,得念失念,無非解脫,成法破法,皆名涅槃,
智慧愚癡,通為般若,菩薩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無明真如,無異境界,
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
有性無性,齊成佛道,一切煩惱,畢竟解脫,法界慧海,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


如何看待性與欲呢?!
在昨天上課老師談到這個議題後
以上述章節來使行者思考

想做個統整
因為最近也和恩師討論這樣的議題
修行人該如何看待這回事
在我的修行經驗中(靈修)
當自己修持到一個明白關係議題為何的時候
再度回來面臨姻緣這件事
是可以自由選擇的
要不要繼續!?
要,要怎麼做?!
不要,之後如何面對這樣的關係議題或生理需求?!
前世姻緣是我們最肯定和在意的
但前世姻緣是真的需要處理嗎?是在處理什麼?

我個人一個很簡單的看法就是”了因解果”
當自己真明白因果這件事情之後
其實就不會在乎必須要以何種型態或型式呈現
這樣講可能聽不太懂
舉個例子:(我腦子浮現的其實是新少林寺這部片子)
何謂前世姻緣
指的是你們有未竟事宜的倆人或多人
為了要圓滿這未竟事宜而再一次的緣份
這緣份就是要讓雙方(各自)在這個關係裡面修正
俢正那些不健全、不平衡的心
我再講清楚一點
緣份是一種感召
如果自己的心已經是清靜的,原則上要風生水起不容易(不會感召)
這也是修行(修心)之所以會改變命運的道理

如果定業不可轉,現前
那就是智慧的印證和運用了
以清靜自信去面對這樣的業力
既是業力那就不用在乎是以什麼方法了!!
更不用在乎你自己是什麼身份和地位
因為重點是自己要如何圓滿這個內容
這個時候的角度是會站在以對方為前題的
以對方能夠明白的方式或方法去究竟這個緣份
因果就是這麼一個事
就算自己修得再高深
一旦業力現前,還是得進入圓滿究竟
這亦是個契機或說轉捩點
再談深入一些


可用方法或方式或道路來詮釋
一開始接觸修行之人
容易落在法執
進而落入法空
但當自己真正更深入明白後是不執法也不執空的
此時才是真正的全然~生命如何流動都可以~
我個人認為這才是真明白
修行中的真理是貫穿的、同理可證的
我深信生命中的一切都其來有自
而這個自不一定是與前世有關(不用太牽扯)
有時是自己今生的習性業力所造
無論如何是一定和自己的心有關
我亦深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可謂之自己的精心策劃)
這個生命、這個宇宙並不會給你一點點意外

法法本無法 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 法法何曾法


那和性與慾有何關聯?
當自己選擇清靜時
關係的議題自然無緣
但生為人
有著基本的生理需求
你可以說這就是慾
同理可證的
只要自己清楚的面對”自己要什麼?”
一定有方法有路可走
不一定要發生肉體上的關係
一樣可以處理這樣的需求
若要有肉體上的關聯
那也必定有其道理

自渡、渡人
拿捏與分寸是一個最重要的準則
何時要進?何時要退?
該做到怎麼樣?是自己對心的修練

記得,來到眼前的一切
都要相當清楚自己要做什麼
因為,生命中的一切,不過是一次次完完全全的對自己交待
不清楚也沒關係啦!生命中的境相會讓你看到明白為止!!

也曾經為時下年輕人的我
一樣有過現在時下年輕人的一切
原本對於開於性的行為
一開始會覺得本來就這樣
在恩師的教育後
轉變為不應該這樣
應該要以精神層面為主
直到日前
我發現自己和恩師的看法出現落差
我一直覺得
有時人必須要到某種程度上的坦誠相見
才能看到真面目或者說才真得會坦白
但後來我發現我錯了
第一:這樣只會把事情搞複雜
第二:時間還是可以證明一切
我想這是一種空間和轉圜
不論多肯定
空間和轉圜還是一定要有的

在修行的領域中
白開水和時間一直是我最要的東西
一切言語、一切的一切都是多的
「Do what thou wilt shall be the whole of the Law. Love is the Law, Love Under Will.」"
「你的意志愛做什麼就做什麼。愛就是律法​​,愛在意志下。」

小寶

Re: 性與慾這回事

文章 小寶 » 2014年 10月 10日, 00:37

芳芳師姐吉祥

請問“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這句話作何解?
小寶憂慮若有人看到這句經文而心生驚怖,那就錯解如來意了。
所以故,小寶願代眾生請法。盼師姐悲憫慈心解說經意。
阿彌陀佛


梵行,又譯為淨行,本義是清淨的行為、值得稱讚的行為。

頭像
芳芳
文章: 4679
註冊時間: 2007年 6月 6日, 09:37

Re: 性與慾這回事

文章 芳芳 » 2014年 10月 12日, 15:45

小寶師兄~客氣了!!
芳芳其實佛學並不精通也無深入涉獵
恐會辜負小寶師兄的期待
然小寶師兄邀約了
就僅以薄淺的心得淺談
待大家一同探討之

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
這句話用廣義的方式來談
即是生命中的一切情境、狀態皆是修行
就像日出月落、春夏秋冬般的自然
一般人對是非、對錯、好壞的觀念很深植
也容易因此而壓抑或者逃避
就可能產生小寶師兄所言的恐懼
每個人對俢行的定義不同
我個人是以修改與清靜為主
以覺察並且接受進行改變
覺察、看見必須在裂縫中產生
而裂縫則是在擺盪或行進間的那一剎那
前提是要能給出跳脫二元對立的視域和心態
這或許就是佛家所言的悟
二元不過是相同性質但不同方向的內容
就像白與黑都是顏色
就像能量用在好的稱正能量,用在不好的地方稱負能量
戒定慧對應淫怒癡;淫怒癡需要戒定慧?!
你看見了什麼?!

還請小寶師兄指點佛學知識與經典教意~~感恩
「Do what thou wilt shall be the whole of the Law. Love is the Law, Love Under Will.」"
「你的意志愛做什麼就做什麼。愛就是律法​​,愛在意志下。」

小寶

Re: 性與慾這回事

文章 小寶 » 2014年 10月 14日, 01:31

佛說法是依眾生根器而說,有時講有自性,有時講無自性,佛陀講無是為了要破眾生執著的有。佛陀講有是怕你落入斷滅見的無 。講有、講無,都是方便說。

那為什麼說淫怒恚即戒定慧呢?以第一義諦的佛性來講哪有什麼淫怒慧?哪有什麼戒定慧?涅槃妙心、第一義諦實相的道理,必須要知道。不落入有見、不落入無見;不落入常見,不落入斷見,這才是佛的正見,所以佛不落有見,不落無見;不落斷見,不落常見,是第一義諦最基本的思想。大悟的人,不見一物,名為見道,何以故?因緣生的東西總是空。淫怒癡當體即空,戒定慧亦當體即空,所以對聖人來講,戒性本空,何來戒體,故持戒無持戒相。六祖也講:心平何勞持戒,心直何用參禪。歸究起來,還是眾生自生分別呀!因此落入『淫』的範疇, 不會轉化就離佛十萬八千里了!

淫怒痴即戒定慧,就像六祖講的煩惱即菩提一樣是從理證上來說,一切法莫不是菩提所生之法,沒有菩提哪來的煩惱呢?沒有八邪道就沒有八正道。所以六祖這句話,是從證悟的菩薩所住的境界來看一切煩惱即是菩提。但;若從凡夫未證悟者的立場來看煩惱還是煩惱,淫怒痴還是淫怒痴,它永遠不會成為菩提更不會成為戒定慧,因為不知道菩提在哪裡,所以根本不可能去如實觀一切煩惱即是菩提的境界。

所以對於修行人而,先要知道事與理之差別,否則容易事理不分,真妄不別,不小心造作大妄語害人慧命。如果修行人側重在「斷煩惱」的部份,那就要從事修上來談煩惱的內涵有哪些?如何斷除煩惱?找真善知識教導如何斷煩惱。斷除煩惱的法是「事修」之法,不是聖者「理證」後所住的境界(煩惱即菩提),兩者不可混淆,否則就是「理事不分」

如果因為煩惱而覺悟,則可稱煩惱即是菩提,如果並未因煩惱而覺悟,煩惱還是煩惱,和菩提沒有關系。

淫怒癡---這表示自心受外境影響而產生的幻果。若能察覺到自心的變化,進而轉念,淫怒癡就自然消弭了,回復到原本的清淨。若能如此,那他就是逆增上緣,也可說是梵行了。

看到他人淫怒癡,警惕之心油然而生,再以各種巧妙方便,導引對方棄之轉淨。這樣,也可說是梵行。

再者,佛法是不二法,戒定慧與淫怒癡卻是對立的,若能放下---分別與執著,對立即消。以清淨心看一切世出世間法,都是清淨的。清淨心自然而生大慈悲、大智慧來普度一切眾生。

以上所述僅供參考,何以故?記問之學,非己所證。
阿彌陀佛 小寶合十

小寶

Re: 性與慾這回事

文章 小寶 » 2014年 10月 14日, 01:40

所以對聖人來講,戒性本空,何來戒體,故持戒無持戒相。

更正
“何來戒體”會讓人誤會,應更正為“戒體本來具足”,所以本來就沒有所謂的持與不持,犯戒不犯戒的問題,故持戒無持戒相。這是指事相而言。
就理體來講當然是一真法界本來無一物何來戒體。

小寶

Re: 性與慾這回事

文章 小寶 » 2014年 10月 14日, 02:44

《妙法蓮華經》中: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

如果有眾生淫欲心重,只要常常憶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就能遠離淫欲;如果瞋恚心嚴重,時常憶念恭敬觀世音菩薩,就能遠離瞋恚;如果愚癡蠢笨,時常憶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也能遠離愚癡、智慧自顯。

稱念觀音遠離淫欲的道理很深,《楞嚴經》這樣揭示:『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欲。』淫欲是由見色而動心,觀世音菩薩修反聞聞自性,不再向外攀緣色塵,離了色塵,外色就起不到任何作用。觀音菩薩自己得到成就,多淫眾生只要一心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就能攝持他同於自己,心從色塵中脫開、遠離淫欲。

為什麼念觀世音菩薩能遠離瞋恚呢?《楞嚴經》說:『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瞋恚。』意思是觀音菩薩修成耳根圓通,沒有了分別的塵染,由此不再有能和所的對立,就是沒有﹝能對的根和所對的塵﹞互相對待。我們知道凡是瞋恚都是從敵我對立、互相抗拒中產生的,現在沒有了能所對待,瞋恚就無從生起。觀音大士自身證得圓融無礙,由此能攝受常念恭敬的眾生令離瞋恚。

念觀音能離愚癡的道理:《楞嚴經》說:『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永離痴暗。』愚癡是什麼?就是虛妄分別的塵障蔽了本有自性光明。觀音菩薩反聞聞自性,銷了妄塵,由此恢復了自性光明,法界身心如同琉璃般,內外光明通徹、無所障礙。這就能加持昏迷暗鈍的眾生,永遠遠離愚癡的黑暗。

念恭敬觀世音菩薩的確能息滅三毒,能讓人變得慈悲、清淨、有智慧。有的人說:很多人念觀音還不是煩惱一大堆?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按經中『常念恭敬』去做。這四字是念聖號對治三毒的關鍵。『常念恭敬』就是二六時中如子憶母般,念茲在茲地念觀音,念大士的相好、慈悲、願力。大士是法界身,入在我們的心想中,他如慈母般念念悲愍我們,我們如子憶母,念念憶念大士,心和心相應相契,自然息滅心中的貪瞋癡。

一位師兄傳給我,因其中也有談到淫慾,與大家分享
阿彌陀佛 小寶合十感恩

頭像
三乾子
文章: 1622
註冊時間: 2007年 9月 28日, 17:55

Re: 性與慾這回事

文章 三乾子 » 2014年 10月 15日, 19:36

感謝芳芳師姐的這篇文章~

小的對於佛經的內容涉獵可說是皮毛上的皮毛....
雖然小寶師兄用心良苦,語重心長,但是小的還真是慧根淺淺淺薄...
但是對於這句~
戒定慧對應淫怒癡;淫怒癡需要戒定慧?!
小的大概有一點點看明了....
心中有戒規依,自然會自我約束,而不敢放縱沉溺
心靜而能定,自然踏實而不易怒
心依戒能定,吾心清淨洞識而能離愚痴無明

是這意思吧?
盡心做了...不管結果如何...
不執著是否如意...順緣是福...

回覆文章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6 位訪客